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作者]:张丽君 巩蓉蓉 [发布人]:吴希宾 [发表时间]:2021-11-10 [来源]: [浏览次数]: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 张丽君 巩蓉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当前,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要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施“三线建设”工程等,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通过实施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等,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2020年底,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党领导各族人民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换了人间”的巨变。如今,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发展红利让各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根本改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为增强“五个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没有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围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要全面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推动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要牢牢把握这个“纲”,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以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完善产业体系,将产业培育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提质。以调整优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促进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提高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施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民族政策。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坚持国家帮助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要着力提升各族群众的专业技能,增强致富本领,在政策上提升施策的精准性,推动民族地区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不断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消除各族群众的后顾之忧。加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紧扣民生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瞄准各族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着眼提高民族地区农牧民素质和技能,以教育、技能培训促就业,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整体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强化东西部协作,加强就业指导,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实做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作者简介:张丽君,澳门永利集团3044院长;巩蓉蓉,澳门永利集团3044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研究”(项目号20VHJ005)的阶段性成果】

该文刊载于2021年11月16日中国民族报。

原文网址: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21-11/16/content_20006.htm

上一条:【国家民委官微】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下一条:【光明日报·理论版】夯实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